本文转自:红河日报
点亮乡村孩子的数学之光
——记坚守乡土12载的教师李波牛
李波牛在授课。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
●记者 李梓毓
泊那河畔的绿春县戈奎中学,有一间教室的灯总是比其他教室晚熄灭半小时。灯下,李波牛正俯身给学生讲解题目,手里紧紧攥着一张“基础知识点手卡”——这是她12年来扎根乡村讲台的习惯,亦是她点亮学生“数学之光”的秘诀。
2014年,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,李波牛登上了戈奎中学的讲台。刚开始教基础薄弱的普通班学生时,她没有急于赶教学进度,而是将抽象的函数、几何定理“翻译”成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:用“分玉米”的方式讲解分数除法,用“丈量菜地”的方法教授几何测量。课余时间,她逐一翻看学生的错题本,逐个标注出每个人的知识薄弱点,自制的手卡积攒了厚厚一摞。终于,那些曾经“怕数学”的孩子,渐渐抬起了头,重拾了学习数学的信心。
2022年秋季,李波牛接手的154班,数学成绩在全县排名第23。为了提升班级成绩,她给课堂“加料”:设置“小组PK答题”环节,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“小老师”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;每天放学后,她还会留出半小时,为学生进行“一对一补练”。这份付出很快有了回报,班级整体数学成绩在半年内跃升至全县第16名。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李处发的转变,曾经数学基础薄弱的他,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成绩稳步提升,数学成绩很快达到80分,最终在中考时以59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开远市第四中学。班级成绩跃升的曲线与李处发的成长轨迹的背后是李波牛“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”的执着与坚守。
2024年,李波牛担任156班的数学老师。面对学生“畏惧压轴题”的普遍问题,她又想出新办法:推行“分层作业”模式,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吃透课本知识,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真题;每周开设一节“压轴题拆解课”,从找关键词、画辅助线等基础步骤教起,为学生搭建起解题的“脚手架”。1年时间里,156班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,彰显着她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。
2025年,李波牛担任168班班主任,自此,她成了学生们的“成长观察员”。她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“成长档案袋”,里面除了记录成绩的表格,还有标注课堂发言次数、帮助同学次数的小卡片。学生李嘎芬曾经作业拖沓,档案袋里贴满了提醒卡片。但当李嘎芬某次按时交作业后,李波牛悄悄在她的档案袋里塞进一张便签:“今天你让老师看到了坚持的力量”。后来,李嘎芬的档案袋里多了她自己贴上的“本周主动问了3道题”的卡片。2025年春季考试中,李嘎芬的数学成绩从及格线边缘提高到80分以上。
此外,李波牛按“强弱搭配”的原则,组建了8个“数学互助小组”。课间的教室,俨然变成了一个个“小课堂”,小组长拿着习题册为同学讲题的身影随处可见,就连原本不爱学数学的孩子,也主动凑了过来。2025年春季,168班的数学平均分位列全县第5名,李波牛也因此被评为绿春县数学骨干教师;班级各科总成绩跻身全县前5,摘得红河州“先进班集体”称号,学生吴鸿运还获评省级三好学生。
讲台之外,李波牛还带着班级学生深入乡土,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,舞蹈《戈奎儿女舞棕扇》登上红河州艺术活动舞台,斩获一等奖;朗诵《不要慌,太阳下山有月光》获得州级三等奖;朗诵《我宣誓》获得县级一等奖;10余名学生的绘画、书法作品荣获州级二等奖——她让乡村孩子的特长在聚光灯下绽放光芒。
如今,那间教室的灯依旧常常亮到深夜。李波牛说:“乡村孩子的成长,需要有人慢下来、沉下去。我愿意做那个在他们身后推一把的人。”12载春秋流转,她用一张张手卡串联起知识的脉络,用俯身教学的温柔与坚守,让泊那河畔的孩子们在数学里找到了自信,看见更远的世界。
伯乐配资-伯乐配资官网-配资实盘网-正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